對於過去習慣於創辦人 Steve Jobs 在發表會上帶來「One More Thing」的 Apple 死忠支持者而言,最近兩年推出的 iPhone 4 及 iPhone 5 的確缺乏給人帶來驚喜的創新突破!但是沒有人可以否認,採用雙核心架構、但性能卻絲毫不輸給市場上四核心處理器的 A6 晶片是發表會上最大的驚喜,其 32 奈米製程工藝和 3D 堆疊封裝技術也是目前半導體頂尖科技的最佳展現。
正當許多人都對手持裝置(包含智慧型手機與 iPad)處理器晶片的百家爭鳴感到目眩神迷之際,Apple 工程師反其道而行的設計思維指出了另一條發展道路。多核心設計的應用處理器其好處顯而易見:應用處理器(Application Processor)晶片的耗能效率和性能不斷改進,但每一代晶片的進步卻在縮小,這個瓶頸從近幾年的電腦處理器演進趨勢就可看出。受功率束縛、產品開發和物理學的限制,朝向多核晶片方向發展是大勢所趨,然而 iPhone 設計團隊最重視的是「使用者體驗」,而手持裝置處理器的首要要求是性能與節能表現(電池續航力)的平衡,如果一味追逐性能提升反倒犧牲使用時間,則這樣的進步沒有任何意義。這樣的設計邏輯也可以在 The New iPad 平板電腦上發現,這款產品並沒有選擇今年初已經開始流行的四核心處理器,而是搭載了升級後的 A5X 晶片,型號後的 X 代表 4 倍的圖形處理性能(四個 GPU 核心與兩個 CPU 核心)。